因痢后下虚,感受风湿,留滞关节所致。若痰壅气急声小,探吐不出者危。
小儿痘后毒发,多此证。寒属肾,湿属脾,于二经取之。
风火忽动忽息,故搐枯筋急,则应缩多伸少,两拳常捏,且不必有切牙情状矣。积滞既无,气行弗碍,浊降而清随升,故无里急后重。
阴水虽寒,久亦郁而成热,寒本也,热标耳。外用萆麻子五钱,大枣十五枚,捣成泥,涂绵纸上,箸卷成筒,去箸,纳鼻中,良久下涕,痛止。
有因于酒者,酒性热而质湿,湿热内瘀,多发黄,仲景所谓鼻燥心中热,脉浮欲吐者,吐之愈。 经云∶春脉如弦,其气不实而微,此谓不及,令人胸痛引背,两胁胀满,此肝虚也,补肝汤。
甘遂半寸,绵裹插耳中,口嚼甘草。内后廉痛者,属少阴经,以细辛、独活行之,并用针灸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