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经·终始篇》云∶阳明在上,厥阴在中,少阳在下者是也。中央戊湿,其本气平,其兼气温、凉、寒、热,在人以胃应之。
喻昌曰:服桂枝汤,病不解而证变,又或下之,则邪势乘虚入里,是益误矣。故设问曰:阳明未知其里之何时传来?
盛者喻昌曰:脉沉迟者,六部皆然,与尺迟大异。针足阳明,以泄其热,使其一邪不再传,则愈矣。
此则水邪留于中,心腹□下痞满□痛,三焦升降之气阻隔难通。地有深谷,人有腋。
地有山石,人有高骨。胃主纳,下通地道。
名曰新加汤者,明非桂枝汤汪琥曰:身疼痛脉沉迟,焉知非中寒证?经曰∶不能治其虚,何问其余,此之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