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二句揭虚劳之总,而未尝言其大在何脉?谓春宜于吐者,是象天之春气上升以立法也。
〕「脉按之来缓,时一止复动,至名曰结阴也」数语,文义不顺,且前论促结之脉已明阴阳相搏,名曰动,阳动则「发热」〔汗出〕,阴动则「汗出」〔发热〕,形冷恶寒者,此三焦伤也。形状者,如滑流、涩滞之形状是也。
胃中不和者,加芍药三分。程知曰:阳气前绝,寒病;阴气前绝,热病也。
「脉浮者,里虚也」当是衍文。声滞者,挟外感之因,唾浊则内伤之故,但坐不得卧,而肺痈之证将成矣。
气色见于面部,而知病之死生者,以五气入鼻,藏以五藏,其精外荣于面也。当下之,以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
阳明病,□语有潮热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、六枚也,「宜大承气汤下之」。自汗是阳明证,盗汗乃少阳证,盗汗应是自汗,当改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