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生姜泻心汤者,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。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多气少血,阳明常多血多气,厥阴常多气少血,少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血少气,此天之常数也。
是故用针者,察观病患之态,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,得失之意,五者以伤,针不可以治之也。 伤寒五六日,大下之后,身热不去,心中结痛者,未欲解也,栀子豉汤主之。
”木实金虚,是木横而凌金,侮所不胜也。设外证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以麻黄汤解外;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痛者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气汤;即调胃承气加桃核,所以攻热逐血也。
即寒伤荣,宜发汗,亦只汗出表解斯已耳!不可听其大汗不止,致有阳虚之变证也。据愚见,不若平平讲去,亦自明畅,且又开发后学,阴阳相感之义,虽不明言,而理实寓焉。
麻黄、桂枝只是荣卫之药,若重剂温覆取汗,则为发荣卫之药,轻剂不温覆取汗,则为和荣卫吴人驹曰:发散表邪,皆以石膏同用者,盖石膏其性寒,寒能胜热;其味薄,薄能走表。程应旄曰:麻黄汤,为寒伤荣之主剂,然亦当于脉与证之间互参酌之,不必泥定「紧」之一字,始为合法也。
肾胀者,腹满引背,央央然,腰髀痛。喻昌曰:若腹中气仍不转,则不但用大承气大差,即小承气亦差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