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人湿多,脉得涩小,此痹像也。师曰:五藏病各有得者愈,五藏病各有所恶,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。
譬如蛊注,谓似虫之往来不已而痛也。发热虽遇冬月盛寒,欲裸其身,所以然者,十一月之时,阳气在内,胃中烦热,又数下之,令阴气弱,故不能胜热也。
菟丝子一升,九两为正。加石膏者,因多一烦躁证也。
面色黄青,荣卫不足之色也。 太过者,其气淫,则薄其所不胜,乘其所胜也。
然后可以伤寒之脉,准诸坏病;亦可以诸坏病之脉,准之伤寒,诚所谓一以贯之而无余者已。方有执曰:恶疮与屎脓虽不同,其为血热则皆然也。
大发其汗,又数大下之,其人亡血,病当恶寒,后乃发热,无休止时。上工不但知肝实必传,脾虚之病,而且知肝虚不传,脾虚反受肺邪之病,故治肝虚,脾虚之病,则用酸入肝,以补已病之肝,用焦苦入心,以助不病之心,用甘入脾,以益不实之脾。